戰國時期的粱惠王喜好打戰擴大疆土,但卻認為自己勤政愛民
有一天,梁王問孟子:「我對於國家,盡心盡力。看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做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沒有大量遷移,我國的百姓也沒有明顯的增加,這是什麼道理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戰場上,戰鼓一響,雙方的士兵就刀對刀、槍對槍地打起來。打敗的一方,丟盔卸甲,拖著刀槍,趕緊逃命。」
孟子接著說:「過程中,有一個人逃了一百步,另一個人逃了五十步。這時候,如果那個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個逃了一百步的膽小怕死,你認為如何?」
粱惠王說:「當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逃到一百步罷了,但同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既然懂得了這個道理,怎麼能夠希望你的百姓會比鄰國的多呢?」
孟子原意為要做到能夠民心嚮往,不是只有開疆闢土罷了,必須施行德政,以仁治國,否則與其他國家只有五十步或一百步的差別
編按:五十步笑百步原意指都有缺點或錯誤,而程度較輕的卻嘲笑程度較重的是不應該的,不過我到是認為在如此不完美的社會下,貪污50萬跟貪污100億或考試55分跟20分,還是有著程度上的差別,不可因為都是不及格就抹滅那35分的努力,讓人喪失進步改善動力,因此『五十步笑百步又何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