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與蜘蛛」,這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兩種生物,前者生活在海中,後者生活在陸地,如果真要說兩者有所相關,可能只是外型有點類似吧(嚴格來說,蜘蛛有八隻腳,而海星只有五隻)!那到底作者是希望透過這兩種生物,要啟發哪些管理的哲理呢? 本書是要介紹最新的P2P理論如何在網路中發揚光大。


作  者:Ori Brafman and Rod A. Beckstrom/著 
譯  者:洪懿妍/譯
出 版 社:遠流出版社

 微笑

 

分散是活躍的力量

 「分散是活躍的力量」,一個沒有領導者的組織是不是一定雜亂無章?面臨問題時各自逃難?事實上這本書便是要告訴我們有種新的分散型態組織正快速的發展中,分散組織有著像海星一般的強韌生命,當分散組織遭遇攻擊時,會像海星被切成兩半一樣,無數繁衍下去;然而如果是以往的中央集權式的結構,攻擊者只要能夠掌握蜘蛛的頭(領導者),便能掌握整個組織,進而控制組織的生死。 

 首先當然是備受爭議的P2P軟體,從Napster、Kazaa、eDonkey到開放原始碼的eMule,雖然唱片業者(如米高梅)屢屢在法院中贏得勝訴,但是這樣的軟體卻一步一步蠶食鯨吞著唱片公司建立起來的娛樂帝國;令人納悶的是為何唱片業不斷打贏P2P官司的同時,仍然無法停止這把野火,很簡單,因為他們用了錯誤的方法,P2P軟體就像是海星組織一般,如果用了殺蜘蛛的方法:「找到頭,砍掉他」,那麼只會使海星繁衍更多,到最後無法收拾的地步。 

 另一個例子便是發生在十六世紀的阿帕契族人,當西班牙人以少量軍隊勢如破竹的毀滅超越二千年歷史的阿茲特克、印加帝國,沒想到卻在北方遇到難纏的對手:「阿帕契人」,阿帕契人有著像是P2P軟體的分權組織,他們沒有絕對的領導者,所以當西班牙人以為可以像毀滅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如此簡單的手法,「抓住首領,號令族群」時,他們錯了,阿帕契人的領導者「南坦」,只是文化與精神上的領袖,抓了這個南坦,並沒有辦法控制整個族群,因為新的南坦會自動產生,沒有任何一個南坦是這個組織中不可或缺的,「彈性、權力共享、籠統模糊」以及共有的信念讓阿帕契人躲過種種劫難。

彈性、權力共享的海星組織

 「誰是網際網路的總裁」?如果有人這樣問,那表示他還活在蜘蛛的觀點裡面,把海星誤以為是蜘蛛,千萬不要因此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網際網路的運作模式就像是海星一樣,沒有任何一個結點是網際網路不可或缺的,你無法透過毀滅中央機房而毀滅網際網路,就像是阿諾主演的魔鬼終結者III中的劇情一般,當主角問「要如何摧毀SKYNET」,回答卻是「SKYNET存在於網路之中,並沒有所謂的中樞」,事實上網路上的每一台電腦,不論他的價格或等級,都可以是,也可以不是SKYNET中樞,也因為如此造成電影中無法挽回的世界末日。  

 群龍無首的海星組織除了強韌的生命力,還有什麼優點?作者在以開放式軟體(OSS:Open Source Software)為例,當中最有名的便是目前佔有率超過50%的阿帕契伺服器(Apache),數不清的人透過網際網路組成的小團體,這些人只有相同的理念:「製作一個有效率、完善的軟體,可讓其他人使用」,團隊中沒有人是老闆發號施令,提供程式碼的成員也沒有報酬,事實上維持團隊運作的只有「成就感」,而這樣的信念讓群龍無首的團隊卻能持續改進,甚至正在慢慢的改變軟體產業結構。 

 WIKI百科則是目前火熱的主題,與上述案例相似的處境,透過網路,大家因為共同的信念組成虛擬的團隊,沒有人帶領組織或分配工作,但卻慢慢形成某種不可言喻的規範(Norms),短短五年間,已經兩百種語言版本,超過百萬篇的文章,甚至經過分析,WIKI百科的精確度幾乎與花費鉅資的「大英百科」不相上下,而這些編輯者卻不是專家學者,只是網路上的無數位不知名的參與者罷了。 

 第四章五足鼎力則是介紹海星的五隻腕足,分權組織要發揮強大力量,也必須藉由這五隻腳,分別是:圈子、催化劑、意識型態、既存的網絡及鬥士,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一起運作時,分權化組織威力最強

 首先分權化組織必須有獨立自主的小圈子,這些小圈子擁有相同的意識型態,並且堅守這樣的信念,如此才能組成分權化組織的第一步,不過以往要聚集這樣的小團體或者小團體間要互相溝通時,則受限於交通與溝通工具,在網際網路盛行之後,小團體或社群在網路上的組成門檻降低,任何人無時無刻都能參加具有相同信念的虛擬社群,以往要時間才能累積足夠的能量,現在在網路上一夕間即可組成力量強大的海星組織。 

 不過海星組織也不是保證無懈可擊,在第六章提出如何對抗像海星一樣可無限生殖的組織系統,分別是改變意識型態、將他們集中化、讓自己分權化。

策略一:改變意識型態

 一個海星組織賴以維持的便是他們有堅強的信仰,如果漫無目的追擊這些組織,就會像是把海星切成兩半的海底珊瑚英雄團(OUCH),讓問題更加嚴重。書中的例子說明了透過教育與人道關懷,讓生活在絕望的肯亞貧民窟人民停止加入恐怖組織,讓生活得以正常。 

 這個方法看來是一個斧底抽薪的完美策略,然而觀念、規範、意識型態的改變,需要長久的時間進行潛移默化,看來需要另一個可以快速打倒海星的辦法。 

策略二:將他們集中化,母牛手法

 想辦法把海星變成蜘蛛,把母牛資源送給他們。把資源送給對手有時不會讓他們壯大,反而會導致滅亡。當阿帕契的南坦擁有母牛這種稀少資源後,他們原本的具有的堅強信念或規範(Norms)變成了物質化,緊接著而來的權力鬥爭,建立的集權式的中央政府,讓海星變成了蜘蛛,摧毀了阿帕契族賴以維生的社會結構。 

 P2P軟體為了要獲取利潤,必須開始收費,收費便要開戶、成立辦公室、建立中央伺服器負責收費等措施,此時社群中那種因貢獻而分享的規範完全消失,成員開始斤斤計較分享及下載的成本,唱片公司只要抓到蜘蛛的頭,便可以消滅這個組織,在台灣最有名的例子便是EZPEER,EZPEER在一開始未收取費用時,便是強壯的海星組織,一旦開始收費,計算使用者下載及分享的檔案數及容量(P幣),此時唱片公司便能有效的打擊,最後非但在法律上贏得一場勝仗,也導致會員人數銳減,地位大不如前。

運用部落格促進內部溝通

 部落格也可以用來推動公司內部的溝通,通常的推動方式可能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管理高層決定的由上而下方式,推動時要讓員工了解新工具的優點,同時獲得中階管理階層與基層的認可與參與;另一種源自於基層要求的推動方式,是因為員工了解部落格對團隊或對公司整體的好處,因而要求設置部落格。 

 部落格在企業內部的應用包括專案管理溝通、內部溝通與行銷、激發創意與審核、員工參與及聯繫、團隊與專案和整個組織進行溝通、行政溝通和組織動態小組等等。內部部落格應該可以帶來不少好處,例如避免不必要的電子郵件、少點紛擾、多點傾聽、充分授權…等。 

 企業內部部落格的策略規劃可分三個階段:發現、探索,與挖掘。發現階段要列出目前的挑戰、公司的理念與目的。探索階段則要深入探索,腦力激盪,發揮創意,判斷哪一種應用最適合你;決定哪一種活動最能善用你的資源。最後的挖掘階段則是開始執行計劃,讓員工參與,給予鼓勵,幫他們節省時間與工作。

策略三:讓自己分權化

 如果說海星是這麼的難纏,那何不讓自己也變成海星的一員,「一個海星組織的最大敵人,往往是另一隻海星」。要讓組織變成可以快速反應的海星打擊部隊,在道德與法律上如果無法允許,建構新一代的複合式特區(Combo Special)看來是另一種解決方案。 

 複合式特區也就是混血組織,隨著產業特性不同,保持某些部分集權化、某些地方分權化的蜘蛛與海星綜合體,在擁有蜘蛛高效率的同時,卻保持著海星的高彈性。例如eBay用的是集權架構、分權手法,而亞馬遜書局用集權手法打造分權平台的,其他如昇陽、IBM則開放原始碼以擁戴分權,換取自己的競爭優勢。 

 在最後一章,作者探究海星組織能夠在網際網路上順勢崛起的九大規則,包括知識產業的特性便是「規模不經濟」,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不會隨生產數量增加而增加,另外就是「網路效應」,也就是網路的外部性,系統中每增加一位使用者,就會讓系統的價值提升,如eBay或eMule這樣的網站或服務,一旦聚集夠多使用者,就有更多的物品或更多的音樂可以分享,也就越難打倒他們;再加上因為海星組織所強調的分散與混亂,反而更能夠激發成員中如演化一般的創造力,讓最好的構想得以實現。 

 前緣上的知識則是代表讓使用者由下而上提供資訊與解決方案,因為現場的資訊代表最即時、符合現況的資訊,給予每個分享與貢獻的權力,他們就會做出最好的貢獻。而對網路的挑戰,不要再以錯誤方法消滅海星,這會使他們更加分散而難以對付。 

 到底是海星?還是蜘蛛的模式較好呢?或許在未來漫長的演化路上,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本文刊登於:2007.01月  經濟部商業現代化雙月刊 No.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夜市 小霸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